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554|回復: 0

[新車介紹] 为何保时捷钥匙孔在左边?(20P)

[複製鏈接]
累計簽到:40 天
連續簽到:1 天
發表於 2014-10-3 16: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VIP精品區,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輕松賺金幣
加入VIP,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超級棒

  你也许开过保时捷或宾利,但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原厂要把钥匙孔设计在方向盘的左边,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24小时勒芒大赛谈起。24小时勒芒赛原文为24 Heures du Mans,自192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超过90年的历史,尽管在1936年法国经济大萧条与1940至1948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办过、它在关注度也不比F1来的高,但其历史以及全球赛车运动的地位仍然相当崇高,甚至许多车迷与车手认为24小时勒芒大赛冠军,才是赛车运动至高荣耀。


4 _, s/ J+ j# W5 t1 i/ v$ S0 C

    经过90余年的演化,24小时勒芒大赛赛制规则、主办单位甚至赛道设计,为了各个时代的背景环境,还有不断演进的安全规范,已数不清被更改过多少次,但不变得就是背后那考验人体与机械极限的挑战精神,而现今的24小时勒芒大赛,已自2012年归纳为WEC世界耐久锦标赛的其中一个分站,而且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与经典地位,因此世界各地许多耐久赛事,在勒芒大赛允许下使用Le Mans之名,衍生出如美洲勒芒与亚洲勒芒Asia Le Mans Series等地区性耐久赛事。

; @  m* U. u4 C: d7 X

缘起1923年 无法取代的经典赛事

    谈到勒芒大赛,当然还是得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在1920年代,当时欧洲赛车运动以各地区的「Grand Prix大奖赛」为主流,但是在各个 Grand Prix大奖赛当中,参赛队伍或车厂无不是以打造出最快、性能最高的赛车为主,勒芒大赛则是提供了另一项比赛标的,就是期望参赛队伍不仅打造出性能卓越,同时耐用性与燃油效率也极佳的速度机器。

* a& n9 l- `& h- G4 i

    谁能在24个小时内跑出最快最远的距离,就是赢家,因此赛车必须越快越好,然而要能赢得比赛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进站加油次数越少越好,且1970年代石油危机更促成比赛规则加入油耗限制的标淮,为了要赢得这项荣耀,各大车厂致力开发出一辆辆结合速度、稳定性与高效油耗的车款,而所应用的技术,也成为开发民用车款的重要依据。

0 e( M5 J3 M  V9 k1 T6 d

    不分日夜在赛道上奔驰24个小时,如此严苛条件吸引全球各大车厂前来挑战,因为只要拿下24小时勒芒大赛冠军,就是对品牌与产品就是最好的宣传,于是勒芒大赛便逐渐促成一项大型运动赛事,而且一比就是90年。

经典勒芒式起跑不只车快、人也要跑得快

    除此之外,虽然勒芒大赛在1950年代属于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之一环,但由于24个小时的超长赛程与高速赛道环境,使得勒芒大赛有著别于系列赛中其余分站的专属规则与传统。

    例如比赛开始挥舞法国国旗的传统到现在都还沿用,另一项让许多车迷谓为称道的,就是现今所谓的「勒芒式起跑」。

    约莫自1960年代开始,当时勒芒大赛起跑方式并非现在的动态起跑,而是将每辆参赛车辆列于Pit区,驾驶车手则是在赛道的另一头,当法国国旗挥下的那一刹那,所有车手便拔腿飞奔、以最短的时间内踏进赛车、启动车辆出发。

    尽管1963年加入排位赛制,但只要谁跑得快、启动引擎的节奏掌握最顺畅,就有可能在出发时超越多位对手、主导前半段赛事。也因为这种起跑方式十分刺激,而让部分小型赛事如炮制,造就出当时经典的新名词:「Le Mans starting」。


) u' K0 \/ z% |# o- N

    当时为了要在起跑瞬间能拔得头筹,各大车厂也无所不用其极想方设法让车手能够顺畅起跑,例如保时捷为了让自家车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出发,因此特别将钥匙孔位置设于方向盘左方,如此一来车手踏进赛车后,就可以一边用左手发动、一边用右手将排档杆切入1档,完成漂亮的起跑。

    由于这项经典的设计让保时捷在起跑时获利不少,因此直到现在保时捷车款仍将钥匙孔设于左侧。只不过由于安全因素,勒芒式起跑在1970年被取消改由静态起跑,随后不久则又改成今日的动态起跑。


& ?, V- l1 T# i# o9 K3 y

平均时速240km/h的飙速天堂Circuit de la Sarthe赛道介绍

    勒芒大赛之所以精彩,除了是因为超长赛程与独特规则,能够将赛车速度逼向近400km/h的赛道,也是比赛能够精彩的一大重点。

    自1923年开始,勒芒大赛就在距离巴黎西南约200公里Le Mans小城内的Circuit de la Sarthe赛道展开,这条全长达13.629公里、拥有38个弯道的赛道,涵盖一般道路与永久赛道,当中除了有保时捷连续弯、Mulsanne弯之外,更著名的就是过去长达5公里的Mulsanne Straight大直线路段,于1988年时标致的WM P88赛车就在此路段飙出405km/h的纪录。

( k8 n  [* ^5 v

    不过在1990年为了符合FIA一条赛道直线路段不能超过2公里之规定,因此才于Mulsanne Straight加入了两个减速弯道,以增加赛事的安全性,尽管如此,现今的Circuit de la Sarthe仍然是条平均速度相当高的赛道,以2014年资料来看,一辆LMP1原型赛车整场比赛下来,平均时速约莫在240km/h以上。


9 n( \6 Y; M, w9 k6 v& B& u

    但也由于此条赛道偏向高速的特性,再加上原始设计途经一般住宅区,因此在过去每逢勒芒大赛举办期间,时常会有重大事故的传出,尤其是在那对还不是特别注重赛车安全系的1950年代。其中1955年就曾发生梅赛德斯-奔驰 300 SLR失控冲撞观众、造成多达83人丧生的重大事故,也因为这起重大事故,让梅赛德斯-奔驰在当时宣布退出赛车运动。

6 s; H2 r6 E1 c& A+ K3 c4 u

    而近代以来较著名的惊险场景,就是1999年Mark Webber驾驶的梅赛德斯-奔驰 CLR,因赛车空气力学瑕疵,使其于Mulsanne Straight腾空起飞翻转的惊险镜头。然而由于不断精进的安全规范和赛车科技,1997年至2012年已没有发生任何夺命意外,2013年丹麦车手Allan Simonsen则是不幸在比赛中因事故丧生。


! U1 A( \! |- Z, E. E8 ?

历史上的赢家全球大厂兴与衰

    1923年首届勒芒大赛开办之后约10年的期间,比赛冠军多半由法国、英国或意大利的车手或车队所囊括,例如宾利、阿尔法·罗密欧或是布加迪,尤其是宾利在1940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已靠著如宾利3 LitreSuper Sport、宾利4? Litre、宾利6? Litre 或是宾利Speed Six等现在已经是古董老爷车的经典车款,夺下5座勒芒大赛冠军,也因为此奠定了宾利演变为豪华与性能兼具车厂的重要基础。

    而除了宾利之外,阿尔法·罗密欧也是首间踏入勒芒战场的意大利车厂,并且在1931年至1934年靠著阿尔法·罗密欧8C 2300连续拿下4次冠军,8C这称号也就此在全球车坛上响亮了起来。而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加迪Type 57系列也曾夺得两次勒芒大赛冠军。

    而更特别的是,为了缅怀这些经典车款,每年勒芒大赛中主办单位还会在赛道周边设立历史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些冠军车款,甚至还有车迷在勒芒大赛周末,驾驶著自己收藏的同款车型前来观赛。


, S- _7 i* h# F7 w6 c

1949~1969年 百家争鸣的年代

    无奈就如许多欧洲车厂的演进历史一般,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勒芒大赛也就此暂停,直到战后修复期之后才在1949年重新展开,而从1949年至1969年间,勒芒赛场上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这20年间共有6间不同的车厂夺下勒芒大赛冠军,包含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捷豹、福特、阿斯顿·马丁和Talbot-Lago等。

    其中法拉利就拿下了9次冠军,使法拉利目前仍是勒芒大赛夺冠次数排行榜的第3名,除了首年的166MM和375 Plus之外,基于250基础下衍生出的赛车也为红鬃烈马阵营拿下5次冠军。

    而捷豹则是以拥有流畅优美身形的D-Type最为著名,连续在1955、1956和1957年拿下冠军;而在1966年福特以经典的GT40拿下该年冠军,且一拿就是连续4年,成为第一个同时也时唯一一间拥有勒芒大赛冠军奖杯的美国车厂。

    至于德国大厂梅赛德斯-奔驰在此时期则仅拿过一次冠军,使用车款就是拥有鸥翼车门、身形经典的300SL。

1970~1999年 保时捷王朝展开,马自达为日本争光

    1970年开始直到1999年,保时捷可以说是统治著勒芒大赛,这近30年间保时捷就拿下16座冠军奖杯,至今仍是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车厂,因此也缔造出仍让车迷怀念的经典赛车,例如首次夺冠、采用经典海弯石油涂装的917K,空气力学设计再进化、披覆Martini涂装的保时捷 936,或是连续拿下4届冠军的保时捷 956等等,都还是车迷前往德国保时捷博物馆参观时,原厂导览员会特别介绍的车款。


8 k6 u3 Z/ p; ~, P' T+ k8 F) M

    当然,在这近30年间全球各大车厂并不是就此让保时捷一枝独秀,当中雷诺、标致两大法国车厂重新掘起,一度拿回主场荣耀;热衷于参与各大赛事、现Sauber F1车队创办人Peter Sauber,在加入F1竞争行列之前,当然也被勒芒大赛所吸引,并且在1989年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下打造出的Sauber C9拿下冠军,捷豹亦一度以经典的XJR-9LM与XJR-12再包下两座冠军;为勒芒而生、性能强悍的BMW V12 LMR,还有McLaren F1 GTR也都各拿过一次冠军,也由于勒芒大赛冠军已经是全球赛车界的一大指标,所以直到今日,这些冠军车款对于各车厂来说仍相当珍贵。


) s) y! S3 @  E  x* ~

    这30年光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自达于1991年勒芒大赛,以搭载著自家独特转子引擎的787B赛车,在Bertrand Gachot、Johnny Herbert与Volker Weidler三位车手接力驾驶下,完成总里程4,923.2km、平均时速达205.1km/h的严酷比赛,击退保时捷、捷豹、梅赛德斯-奔驰等车厂的劲驹,成为史上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于勒芒大赛中夺冠的日本车厂,更因为此,同样源自日本的丰田车厂为了颜面,持续参战勒芒大赛,期盼能够成为第2个在此赛事中夺冠的车厂。


5 F! M# a6 B7 f) m& C( p5 A# e% W/ p. I- G
1 o0 ]8 z8 L8 M; ]" f

1990~2014年 奥迪强势统治

    1998年保时捷退出勒芒大赛原型车组别的竞争之后的同时,奥迪于2000年开始在勒芒大赛展开连霸王朝,在这15年的光阴中奥迪就包下了13次冠军,其中搭载3.6升V8引擎的奥迪 R8赛车,不仅在首次角逐竞争就抱回冠军奖杯,更在接下来的2001、2002、2004和2005年中接连夺冠,因此R8这名称顿时声名大噪,更在之后以此为名推出了当家旗舰超跑R8。


, R$ p. \* I( n5 I% U2 }


& J" h# e1 h% L: p

    由于勒芒大赛没有动力系统使用种类限制的特性,等于是鼓励各车厂尝试以新的动力概念,在这竞技殿堂中角逐。因此奥迪在2006年首度使用搭载柴油涡轮增压引擎的赛车R10 TDI出赛,并且夺下该年冠军,证明柴油高性能动力于赛车场上的高性能与稳定性,也因为此,当时竞争对手标致也为其赛车装载柴油引擎,以一辆崭新的908 Hdi FAP拿下冠军。只不过奥迪随后又以新的R15 TDI Plus和R18 TDI重返荣耀。

    直到2012年开始,奥迪更开发出采用复合动力的R18 e-tron quattro,将传统的内燃机比拼竞技推向另一个层次,由于加入了电能系统,整套动力系会出现的问题还有耐用性,对于当时的车队来说都是未知数,不过奥迪最后仍逐渐克服新式动力系统的问题,在2013与2014年的竞争当中,展现出较对手更出色的稳定性以及后勤支援能力。


, K3 `/ o0 A9 A/ p' l

    在这15年中奥迪就拿下了13次冠军,当中除了标致之外,另一辆在这期间击败奥迪阵营的就是宾利,所使用的宾利 Speed 8在经过2001年和2002年的洗礼之后,2003年原厂以更积极的心态淮备勒芒大赛,因此先行参加了12小时美州勒芒大赛,并且舍弃过去采用奥迪动力心脏,最后在拥有丰富参赛经验的Joest Racing团队协助下,拿下2003年的冠军,当时驾驶宾利Speed 8的其中一位车手,就是丹麦籍车手Tom Kristensen,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拿下最多勒芒冠军的传奇车手 (9座, 1997、2000~2005、2008与2013) 。

% J/ B* c, g% C6 P* h/ _# B* x
回復

舉報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