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3
- 精華
- 在線時間
- 小時
- 米币
-
- 最後登錄
- 1970-1-1
累計簽到:1488 天 連續簽到:10 天
|
x( B% Y3 n- L! T
台北孔廟 ,位於台北市大龍街,於1925年重建,1939年全部完工。主祀孔子的台北孔廟 ,是1931年(日治昭和六年)以來,台灣每年舉行祭孔的場所。1992年,該廟被訂定為國定三級古蹟。
6 i, i+ M2 R% J' i: @ ` u6 r 由於日本統治臺灣後,廢棄了臺北城內原有的文廟,故目前之台北孔廟 是由當時臺北士紳辜顯榮、陳培根等人捐獻重建。臺灣光復後,由於政府遷移來華,臺北市孔廟乃成為中央政府舉行祭孔大典之處,每年都由內政部長代表總統主祭,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及孟子、曾子後人等亦在此參與祭祀。
7 m: n. x W8 i 台北孔廟 沿革
" U6 a% s( f; `/ l& n- 臺北市孔廟的創建,肇始於清光緒年間,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當府城於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動工後,隨即在城內南門內建造文武廟 ,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這即是臺北府的孔廟。
- 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據時代初期,抗日活動四起,日軍進駐臺北孔廟,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而祭孔典禮也因此停止。
- 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乃拆除孔廟,並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並於該校之內建一小閣,重雕至聖先師及諸賢之牌位奉祀,每年的孔子誕辰,由學校師生致祭。+ o: H/ y2 }, [! \+ W
- 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臺北士紳黃贊鈞、陳培根、辜顯榮等人,邀請官紳商賈二百多人集會,決議重建孔廟,並即成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綜理募建事宜。並聘請泉州名匠王益順擔任設計與建造工作。
- 台北孔廟 之重建於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年)興工,十七年(西元1928年)四月舉行大成殿上樑典禮。到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大成殿落成。十九年(西元1930年),崇聖祠、儀門及東西兩廡亦告落成,新雕的聖賢牌位亦完成。並於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重新舉行中斷三十多年的祭孔典禮。
- 因捐款頓挫,財政拮据,興建工事暫告中止。到了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臺北士紳黃贊鈞及辜顯榮等人又倡議復工,再行勸募。但此時原來的設計師王益順已逝世,續建工事乃另聘臺灣本地工匠完成。先築櫺星門,再建禮門、義路、黌門、泮宮、泮池及萬仞宮牆。至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全部告竣,形成今天所見的宏整規模。
-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勒令廢止中國古式的祭典,改用日式靖國神社之神樂。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臺灣光復後,官民為了恢復孔誕祭典,推臺北市長游彌堅為主任委員,教育局長黃啟瑞及士紳辜振甫為副主任委員,主持每年孔誕祭典。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年),為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年紀念,特別擴大舉行,當時蔣總統中正先生特敬獻手書匾額「有教無類」一座。
- 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組織臺北孔子廟管理委員會,選臺北市長吳三連為主任委員,推動平常事務及每年祭典事宜。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這座由民間所捐獻建造之臺北孔廟由初建者後裔辜振甫與陳錫慶代表全體捐獻者將台北孔廟 呈獻給國家。經行政院核交臺北市政府接管,並於民國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七月,正式成立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隸屬民政局。
7 |7 X+ t" Q4 h0 h# I
台北孔廟 簡介 9 i& v3 r' D, K# m
孔廟主祀中國最偉大的老師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以及歷代的先賢、先儒。由於孔子崇尚樸實,所以孔廟的建築相當簡單樸素,不像一般廟宇有華麗的裝飾,連門口都沒有放置石獅。) _; ` t) I2 L/ [
孔廟以大成殿為主,站在大成殿外,可看見屋脊兩端有一對圓筒,叫做「通天筒」,又稱「藏經塔」。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為了便於統治,實施愚民政策,並施行焚書坑儒的暴政,當時讀書人為了把書籍保存下來,便將書籍藏在竹筒內,來避免被燒毀的命運。後人就在屋頂上蓋了個像煙囪的圓筒,以表達對當時讀書人愛書精神的敬佩。同時,在前方屋頂上,有梟鳥的裝飾。梟鳥是一種既不孝順又殘暴的鳥,可是孔子也對牠施予教化, 所以梟鳥雕飾,是代表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t8 L: u. }+ j
位於兩邊階梯的中間,有一塊刻有龍身浮雕的斜面台階,叫做「御路」,是當時皇帝上、下殿堂時的踩腳石。另外,孔廟所有的柱子、門窗和其他的寺廟不同,上面都沒有文字,據說這表示沒有人敢在至聖先師孔夫子門前賣弄文章。而且廟中也沒有塑像;在古代,孔廟原有孔子塑像,但因雕刻技術不同,有些雕像無法表現 孔子神態,明太祖時,下令爾後重新蓋的孔廟,都以碑位取代塑像;到明嘉靖時,則下令撤消全國孔子像,完全使用牌位。從此以後,雖改朝換代,都依循這項規定。孔子因沒有神像的神化,相對地更顯出人格的偉大。3 r0 q8 H0 g/ g O- J
相片紀實 $ [+ N# r k5 t6 Y
台北孔廟 中軸線的主要建築,由南向北,依序為萬仞宮牆、泮池、櫺星門、儀門、大成殿及崇聖祠。東邊為東廡,西邊為西廡。左右空地,限於經費,迄未興建。在左側空地,前面規劃為明倫堂(已完成),後為朱子祠,樓上奉祀朱子及文昌帝君,樓下闢為圖書館。右側空地計劃興建武廟,祭祀武聖。後面建造高聳的奎樓,以奉祀魁星。
# q( y& }: ?% n●黌門: a7 y: I# C+ s* P a# |# Q
黌門與泮宮(古代學校的代稱),皆是孔廟的大門,分列左右。有些孔廟將它建成牌坊或門樓的形式。 臺北孔廟的黌門(西邊門)與泮宮(東邊門),皆為雙重簷式的門樓,屋脊作燕尾起翹,中闢拱門,兩側開圓窗,外觀優美。
& c9 ]7 n% ]3 t) X4 i$ a
3 n3 H& @3 \' E$ v8 x W5 B' r9 E5 I" X0 V
●萬仞宮牆5 y: k) O& S! S1 {0 U% s5 V
在正南邊的庫倫街,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照牆,此即為孔廟必備的「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之典故出自論語:「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學問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進,並無捷徑,唯有進黌門或泮宮潛心修習,才能窺其堂奧。
( e( Q' W K# \/ V E2 w9 D ' w1 t9 d1 f7 q# ~6 l1 ~
! M7 J2 d+ h5 L- z, h" X- d9 W4 k

0 z( K# R4 L2 I7 ~●從黌門走進去,經過禮門即可通往櫺星門,是孔廟中軸主要殿堂的入口。它的形制簡單,只闢單門。
7 w' y e5 }( d9 m
/ e9 h/ z) N" ^* I
& B5 y2 m" T& f: j) ]; P●櫺星門1 y, |" d* F8 g( A8 t" v
櫺星門是孔廟必備的建築。以曲阜孔廟為例,櫺星門有如牌坊。臺灣彰化孔廟 的櫺星門則有屋頂,形狀如門樓。臺北市孔廟的櫺星門,面寬有七間,採用歇山重簷式屋頂,有如一座殿堂,與曲阜之孔廟迥然不同。櫺星門的入口中央有一對精美的蟠龍石柱,其石材大多購自泉州。
! E, U @+ p/ w/ I 孔廟櫺星門不畫門神,與一般佛寺喜畫四大天王或通俗民間信仰的廟宇喜畫神荼、鬱壘不同。臺北市孔廟櫺星門的門板上有一百零八枚突出的門釘,此為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仔細比較櫺星門與大成殿的木結構,將會發現兩者的木雕風格不同。因為櫺星門建造時,主持設計的匠師王益順已經歸去泉州故里,且已逝世,櫺星門是由臺灣本地的匠師所完成。" Q/ x$ W: [: s& ~) K
5 t, a1 z0 R1 D# A# M
0 R+ H$ @& O' T* ~8 Z7 x" e# {+ I0 ^
3 o3 i$ c6 ]3 e1 ^$ P
, D. n, t+ p+ j% e* c h1 y1 x, Y
6 t- r9 N& l- [( K2 |: g A! t7 ? ! R! ?) @$ N5 } K1 e
●儀門* }4 N6 w( ^; A* P% G+ g- x& h
又稱為大成門,為進入大成殿之主門。儀門面寬五開間,它的左右各又闢門。其步口廊亦用石柱,但未雕龍,看起來較簡樸。 \9 ?. R& k. F! h
走入儀門內,兩側放置鏞鐘與晉鼓,為釋奠禮之樂器。中國古代建築有的不作天花板,可以欣賞到樑架的木結構,稱為露明造。樑架除了符合力學原理外,也常施以雕刻,兼顧美學效果。儀門的樑架還有一項有趣的特色,即是左右的細部雕琢不同。古代建屋時常常聘請兩位匠師,分別負責左右各半的雕刻。尺寸一樣,但雕刻花樣可自由發揮。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臺北市孔廟儀門施工時,設計者王益順請來兩組木雕匠師分別就在左右兩邊施工即屬之。9 p' a1 O' d2 V6 b% t
# k j- @ b+ M9 p+ B2 x W$ C
# O4 i' a3 g& j( n d0 G3 T
1 i P9 l5 G2 c2 I6 [0 G: m1 {7 Y. p6 D
5 N$ E/ w$ U; {- H. @& M / ^. j/ B% D2 z6 v
, q4 }% V7 ~5 t6 P& o
●大成殿(大成殿與儀門、東廡、西廡形成台北孔廟 四合院之主體). t! V1 O/ D9 O' x. @5 {
大成殿面寬五開間,進深六開間,共用四十二根巨柱。它採用重簷歇山式屋頂,有兩層屋頂,四周設走馬廊,可沿屋簷迴廊繞行一周。形制宏偉而且結構嚴謹,為臺灣近代少見的巨大建築。
, K/ c5 T& \ V 穿過儀門,即可看見大成殿,屹立於寬廣的花崗石庭院中央。祭孔時,正獻官、分獻官及陪祭官遵照古禮分列站在庭院中特定的位置,儀式非常莊嚴。
) N% ^: O5 O/ T; w/ S( w9 g9 S5 a1 X: M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之牌位。在大成殿之前,有一座突出的平臺,也稱為丹墀,為祭孔時安置樂器並供佾生獻佾舞之場所。丹墀前又有御路,上雕雲龍,龍首。/ E( ]& K1 V5 f. L" l
大成殿的走馬廊石柱皆採用泉州白石,殿前中央則立一對蟠龍柱,雕工精緻。這些石雕皆是聘自泉州惠安一帶的匠師所作,風格蒼勁古拙,與一般寺廟的繁瑣纖細不同。; N O# s. y% {. a
大成殿屋脊中央有一座七級寶塔,民間相傳寶塔可鎮殿降邪。兩端燕尾翹起之處又立有兩支筒狀物,稱為「通天筒」,據說宋朝朱熹感念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乃於泉州孔廟屋頂立通天筒以示崇敬,此後閩南地區的孔廟皆沿襲此傳統;另有一說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士子為保存經書,乃將書籍藏於竹筒內,為紀念護書有功的竹筒,乃豎立通天筒於屋脊之上。規帶上又有七十二隻泥塑梟鳥,梟鳥是一種既不孝順又殘暴的鳥,可是孔子也對牠施予教化, 所以梟鳥雕飾,是代表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 z% c: x# ^, J" U 大成殿正中央神龕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上方高懸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所書「有教無類」之黑底金字匾額。左右牆奉祀四配(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與十二哲(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等牌位。
, B+ k. P. C' u) F5 K7 Z8 b' \ 
! \$ T* F' f0 a, G$ {$ c" e
: H0 u9 c1 G/ S5 O. m$ S M
- }3 c( h' G) A8 i. v . _& J5 b- @: R
8 B3 |4 P! S7 i" Z/ Q( A# I' ?0 _
+ A' C) k% X4 k9 o5 M1 J5 v

3 K( F& f. j' J●東廡與西廡
9 w- d4 C) Y% l# }5 x8 M3 Z 東廡與西廡互為對稱,屋頂較簡單,室內樑架的雕琢亦較簡樸。走廊的柱子一字排開,這些整齊的石柱上,看不到對聯、題字,這是遵循孔廟一貫的規矩,所謂不敢在孔夫子門前賣文章之典故也。6 w) P0 n5 V) w! b, t
2 y3 r! Y- S0 f/ [6 ~% M
1 b, @: u# K4 w
+ _2 `4 H# B- n4 s K ( B/ w5 E X }1 I9 a( x* Z t2 Q. X
●崇聖祠
3 J! V+ L$ @- h 繞過大成殿,即來到後殿崇聖祠。崇聖祠係奉祀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包括肇聖王木金父公、裕聖王祈父公、詒聖王防叔公、昌聖王伯夏公與啟聖王叔粱紇公等。另外旁邊還配祀孔子的兄長、四配之父與先儒先賢之父等。這種安排,實與中國幾千年來宗族倫理制度有關,其佈局也與家廟或宗祠有相通之處。
& j- }& p4 H& E1 K5 o0 L
% p- ~# O7 Y) \ 7 j5 A! |$ {% j. t- V5 d8 W
/ T5 }, B6 H9 c+ f* ~) @8 h- t0 M
●右側空地計劃興建武廟,祭祀武聖。後面建造高聳的奎樓,以奉祀魁星。% G( `* L! K6 X3 }3 K8 H

; Z, y& \# U9 U
) R6 g n3 H9 e: v: L" q●左側空地,前面規劃為明倫堂(已完成),後為朱子祠,樓上奉祀朱子及文昌帝君,樓下闢為圖書館。: j! a5 o/ ?' {5 X; F/ R( D

$ j; y# q* ?* O+ ]" L0 P( }2 t●泮池前可愛的松鼠6 ]3 \* v' Q# U) G

1 M" U" p1 G! x) w8 A. J7 I7 M
& O0 o. x8 g8 ]7 q N' `: b3 h4 v
* {" V4 w0 x0 f" G- P- z+ M3 N! O
5 {- e |& ^$ z$ a + j) A! P) `! I i, y) q
H- e+ z. S' n- |* _: l
( Y: k6 u7 _2 f w6 M* `' ^
6 E8 W2 t; p8 W7 m4 o5 m % T2 |1 [- o: K
]0 [1 m( ?+ g

* ^ f4 X3 y3 Y3 F1 U) b
* n2 @3 i6 I: m; Z/ H0 Q, V! ? |
|